40年前被送至武汉 守望白鱀豚“淇淇”纪念石在汉揭幕
发布时间:2020-02-11 来源: 作者:
12日,纪念白鱀豚“淇淇”来武汉40周年,全国专家齐聚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共话长江大保护,并为“淇石”揭幕
12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前竖起了一块巨大的纪念石,命名“淇石”,以此缅怀40年前被从湖南城陵矶运到武汉东湖之畔的白鱀豚“淇淇”。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中。“淇淇”是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鱀豚。2002年7月14日,“淇淇”辞世。
1980年1月11日晚,水生所研究员刘仁俊接到湖南城陵矶水产收购站的电话,说发现了一只活的白鱀豚!他立马租了一辆破吉普车,赶往湖南。
刘仁俊在见到这头白鱀豚时,其颈背被破开了8厘米深、4厘米宽的两个大洞,大洞一挤,就流出一包脓——它的身体在溃烂。他把生三七散和云南白药直接敷到白鱀豚的身上,再用四层的消毒纱布做了一个背心。五天以后拆开时,白鱀豚溃烂的皮肤竟然开始愈合。
1981年夏季,在水生所进行毕业实习的张先锋第一次见到“淇淇”就被震撼了!“这哪里是‘鱼’啊,这明明就是水中的精灵!”后来,他报考了水生所白鱀豚研究组陈佩薰教授的研究生,做了半辈子的白鱀豚研究。
回忆起“淇淇”离世当天的情景,张先锋仍历历在目。“一早听闻‘淇淇’有异,我从气象站的家里骑着自行车就赶来馆里”,讲到“淇淇”突然离世时的情景,张先锋数度哽咽。
12日,从河北石家庄赶来武汉的于江,说起心中的“长江女神”,依然眼中有光。他也是《悲情国宝——白鱀豚生死全纪录》一书的作者。这是我国第一部珍稀野生动物全息记录,旨在追忆曾经的“长江女神”。
身为集邮爱好者的于江介绍,河南省济源市集邮协会的李伟龙,得知1月12日武汉将举行我国人工饲养白鱀豚和淇淇40周年纪念活动,马上策划设计刻制了相关主题纪念邮戳一枚,次日启用。这也是济源市集邮协会从2013年开始至今制作的第三枚白鱀豚淇淇主题纪念邮戳。
40年过去了,白鱀豚从长江中、从人类的视野中消失。张先锋认为,“淇淇”的离去,并不意味着白鱀豚保护工作的终结。在长江大保护的今天,“淇淇”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存。
“它孤独了一辈子,这一点我对不起它”“要是没有淇淇的幸存,就没有白鱀豚的研究,就不会有长江江豚保护的成功。”当天,白鱀豚专家刘仁俊说到此处,神情沉重。
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介绍,“淇淇”离世后的这些年,已先后建立了9个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频频传出小江豚出生的好消息,迁地保护取得成功。2017年野外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
(编辑:逍遥客)
- >>上一篇: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 >>下一篇:长江的十年禁渔和“无鱼”困局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