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相遇,听闻已是永别 长江白鲟只能标本馆里看了
发布时间:2020-02-11 来源: 作者:
3日下午,记者独家探访了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该馆内还珍藏有数条长江白鲟标本。图为长江白鲟标本
3日上午,微博热搜“白鲟灭绝”让大家心痛不已。曾有长江鱼王之称的长江白鲟被宣告灭绝,这是中国长江继白鱀豚宣告功能性灭绝之后又一特有珍稀物种倒下。消息来源于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日前在线发布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团队的一篇研究论文。
该论文中称,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灭绝。上述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博士,第一作者是该所的张辉博士。
专家组评估:长江白鲟灭绝
2日晚和3日,长江日报记者联系到论文责任作者危起伟研究员。危起伟介绍,2019年9月中旬,国际组织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上海组织了专家组评估,评估结果为,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他介绍,对于物种灭绝,国际科学界有严格的评判和公布标准。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物种等级标准:灭绝指在过去的50年中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野生灭绝指某物种的个体仅被笼养或在人们控制下存活,就可认为是野生灭绝;灭绝的第三个含义是局部灭绝;灭绝的第四个含义是亚种灭绝;最后,由于一些野生动物数量太少,种群过小,遗传变异性丧失,被专家称为“活着的死物种”,它们不仅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微,而且连自身的存亡都成问题,对其他群落和成员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情形称“生态灭绝”,长江里的白鱀豚就是这种情形。
白鲟和长江中华鲟一样,是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千斤腊子,万斤象。”“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是长江白鲟。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7米,它可以长到上万斤。被称为“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最后发现活体白鲟是2003年
据介绍,我国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活体样本是2003年。这17年间科学家们一直没有搜寻到白鲟的信息。2003年大年初一,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在江苏昆山救助最后一条长江白鲟,长3.3米,体重130公斤。这尾白鲟是南京渔民在长江下关水域误捕的。2003年2月,四川宜宾发现一尾成体白鲟,农业部作出了“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白鲟”的指令。相关专家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治后将该尾白鲟装上声呐信标后放流,但因快艇随后出现机械故障而很快跟丢。
2003年至今,科研人员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其人工养殖个体存留。
最后一条白鲟活体样本距今仅17年,为何作出白鲟灭绝的推论?论文作者张辉向长江日报记者解释,2006-201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团队在历史上白鲟的产卵场金沙江一带先后开展了8次大规模调查,同步开展了渔业声学探测-试验性捕捞调查,没有发现白鲟的蛛丝马迹,仅发现少数白鲟的疑似信号。2017年和2018年,受农业农村部安排,危起伟研究员团队及20多家科研单位联合行动,在白鲟生活史区域范围内,设立了65个调查站位,这次调查强度最高的白鲟科考行动也没有任何发现。
“运用国际主流的物种生存概率统计推断方法,估算白鲟物种灭绝概率和存在的可能性。”张辉说,根据上述综合判断,“白鲟已灭绝的可能性很大。”但不排除在某些局部小生境仍存在白鲟的可能性,张辉说,希望如此。
(编辑:逍遥客)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