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作者:
桦皮篓、手摇纺绳器、狍角帽、达斡尔族马鞍……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腾克镇腾克村,有一间木质结构、柳条铺顶的达斡尔族传统民居样式的达斡尔族民俗文化陈列馆,里面展示的与达斡尔族息息相关的205件老物件,竟全是由一人搜集了12年而来,他就是达斡尔族老人鄂铁柱。
“这个马鞍十分宝贵,费了好一顿口舌,才从一个达斡尔族老牧民那里‘淘’到手,是我们达斡尔族马鞍。”鄂铁柱得意地指着这个马鞍说,“你瞧,蒙古族马鞍的后凸起高于前凸起,而我们达斡尔族马鞍的前凸起要高于后凸起。”
58岁的鄂铁柱自小在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熏陶中长大,对本民族生产生活用具十分熟悉。最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现代生活的影响,达斡尔族的原始物品越来越少,民俗文化也逐渐被冲淡,出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难题。意识到这一点,2008年鄂铁柱开始搜集本民族的老物件,竭力“挽留”本民族民俗文化。
鄂铁柱对保护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执着,被腾克镇的干部们看在眼里。腾克镇是达斡尔族人口聚居区,和鄂铁柱一样,当时镇政府也想要保护达斡尔族民俗文化。于是,2009年镇里专设场地,并资助鄂铁柱四处“网罗”最具达斡尔族民族特色的老物件,最终建成了现在的腾克镇达斡尔族民俗文化陈列馆。
一件接着一件,一年接着一年,经过鄂铁柱12年努力,如今他收集的达斡尔族老物件达205件,从炊具、生活用具、狩猎用具到日常服饰,几乎覆盖了过去达斡尔族人口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陈列馆的参观人数最多时一年能达到4万余人次
如今,腾克镇达斡尔族民俗文化陈列馆成了村里、镇里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鄂铁柱也成了馆长。不论是村民还是外来的游客,总有一波接着一波的人来陈列馆里参观。鄂铁柱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向他们一一讲解老物件背后的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同时不忘骄傲地来一句:“我是达斡尔族。”(王靖)
- >>上一篇:车宗贤: 甘肃大地上的土壤守护者
- >>下一篇:左手测绘、右手科普,他讲出古建筑的新故事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