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下种树人:29年来,只为荒漠里城市的那片绿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作者:
“1986年我第一次到格尔木,满眼的土黄色。”想起30多年前的场景,56岁的安从齐至今记忆犹新。
昆仑山下的格尔木地处青海省海西州的柴达木盆地腹地,柴达木盆地虽然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但干旱
少雨的人居环境与中国“聚宝盆”的称号相去甚远。当地人说,在柴达木盆地的戈壁滩上种活一棵树,比
养一个娃还难。
安从齐是格尔木市林业站的林业工程师,1991年,安从齐来到格尔木林业站工作,这一干就是29个年
头。
“进入秋冬季节,风沙几乎不停地刮,沙尘天气说来就来,气候也干燥,雨雪天一年到头基本看不到
。”安从齐回忆,当年,市区外围除了部分荒地有几棵杨树外,其余全部是漫漫黄沙,一眼望不到边。
但作为林业工程师的安从齐心想,“只要来了,就一定要把树给种出来,还要大批量的种。”
安从齐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格尔木物资匮乏,苗圃的培育、栽种、浇灌几乎全靠人工,那时候林
业站只有七八个人,不分男女经常加班。
格尔木的土质多有砂砾石,栽种树木很难,以前全靠铁锹、铁镐,有时候还要下手去捡挖里面的石头
。
每年三四月份,也是格尔木风沙较多的季节,当年站上就一辆皮卡车,苗圃出来后要去栽种,工具、
苗圃、人都挤在那辆车上。
“毫不夸张地说,种一次树,回家身上能抖下半斤多沙子。女的就更不用说了,下一次林地都是灰头
土脸的。”安从齐说,几十亩的苗圃,两万多棵红柳、新疆杨、青杨,分散在格尔木辽阔的土地上,看着
种了不少,却总觉得没多少绿色。
格尔木昼夜温差较大,春季早晚还会结冰,用于林地灌溉的水渠因土质等原因经常淤堵。“那时候条
件太差了,为了保证树木成活,小伙子们就跳到冰水里清淤。”安从齐说。
到了冬天,安从齐则会和格尔木森林公安干警一起巡昆仑山,打击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和盗挖红柳根、
白刺根的不法行为。
“那时候人员较少,大家带着帐篷、行李,坐着皮卡车进山,晚上穿着棉衣、棉裤,戴着大棉帽睡在
雪地上、冰面上。山里的夜晚狂风肆虐,有时还掺杂着狼叫,刚开始还真害怕。不过这几年,通过开展保
护野生动物行动,盗挖树根的现象几乎没有了,植被也得到了良好的修复,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生态环
境越来越好了。”安从齐说。
2000年,中国官方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人工造林活动,一系列举措让地处柴达木盆地“地上不长草,风
吹石头跑”的格尔木开始渐渐泛绿。
在格尔木东出口的人工造林林地里,安从齐一边看着新栽树木的长势,一边安排着冬季除草防火工作
。“如今,格尔木已成为了戈壁绿洲。看着树苗一天天长大,我打心眼里高兴。”安从齐说。
据格尔木官方统计,2016年以来,格尔木实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项目和格尔木市乌图美仁国家沙化
土地封禁保护区项目,使431平方公里沙化封禁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截至2019年底,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3.4%,绿化覆盖率达到20.58%,绿地率达到20.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04平方米。(孙睿 李莎莎)
- >>上一篇:刘强:鹿邑战“疫”中的环保人
- >>下一篇:陈克复:让造纸不再与污染画等号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