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显示:青海湖“水-鸟-鱼”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发布时间:2020-03-09 来源: 作者:
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3日,青海省发布《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多项指标表明:青海湖“水-鸟-鱼”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维系着青藏高原生态安全,被称作“气候调节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介绍,2008年,青海省启动实施为期10年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项目总投资15.67亿元,主要实施了人工增雨、湿地保护、退化草地治理、沙漠化土地治理、河道整治、陆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青海湖裸鲤保护与恢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等工程。 据了解,2019年青海湖水位达到3196.24米,15年间水位持续上升3.27米;水体面积达到4549.38平方公里,与2004年同期相比扩大304.88平方公里。 至2018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完成湿地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2万亩,实施休牧、禁牧、轮牧47万亩;实施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恢复与修复鸟类栖息地生态环境,改善黑颈鹤营巢区,黑颈鹤由2007年的40余只增长到2018年的130余只,青海湖区域鸟类由1996年的164种增加到了目前的225种;青海湖独有的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种群由1994年的300余只增加到2018年的2000余只。 仅分布在青海湖及青海湖流域的青海湖裸鲤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鸟—鱼”生态链和生物多样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9.3万吨,而在2002年,青海湖裸鲤的蕴藏量仅为2592吨。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哈承科说:“目前青海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将青海湖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我们要切实保护好青海湖,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青海湖永远碧波荡漾。” 《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参考资料和数据主要来源于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监测报告、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年度监测报告,以及青海省水利厅水文局、省农业农村厅渔政处、省林业和草原局等。(记者李琳海 耿辉凰)
- >>上一篇: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澜沧江源牧民在保护中见证生态红利
- >>下一篇: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守土有责 主动防控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