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接喙朱鹮已恢复自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0-04-26 来源: 作者:
近些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常能看到全国乃至亚洲的首例手术由我国医生完成,这些首例涉及到多孤儿领域,从眼角膜移植到心脏外科手术,因为医生的精湛技术,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病患的眼睛可以重见光明,病患的耳朵也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而这些首例的成功,可以作为曾经棘手的疾病治疗的专业参考,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同样,精湛的医术也为我们的动物保护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希望。比如,这两天,关于珍稀动物朱鹮的人工接喙的新闻几度登上了热搜。事情的起因为两个月前,饲养员就发现一只因与情敌争夺配偶意外折断了下啄的雄性朱鹮(争风吃醋真的不太好)。折断了喙的朱鹮,在外貌损毁的同时丧失了进食能力,如果饲养员不主动喂食,朱鹮已无法进食,这只雄性朱鹮的生命危在旦夕。而朱鹮断喙的情况工作人员也是第一次遇到,为了能够让朱鹮恢复进食能力,工作人员们紧急召开讨论会,当下决议对其实施人工接啄手术,为其下啄做修复手术——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其需要接上的下喙。3月19日,受伤的朱鹮接受了人工喙安装外科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经过过多日观察,安装了假啄的朱鹮已经恢复了进食能力。
目前这只曾经身心受挫的朱鹮已经回归群体生活,恢复了自理能力的朱鹮已经开始像平日一样在池塘里抓泥鳅,人工下喙发挥出色,朱鹮未感到有任何异常。
朱鹮,主要栖息在俄罗斯、朝鲜、日本和中国北部,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因其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而被称作“东方宝石”;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这种漂亮的鸟类,曾因人类活动破坏了其栖息地而濒临灭绝。曾有一度(1964到1981年),朱鹮悄然消失在人类的视线当中让我们误以为它们已经灭绝,直到1978年中国考察队的建立,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调查区,用三年的艰辛找回来了七只野生朱鹮鸟。之后我国一直致力于朱鹮鸟的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殖等手段多措并举恢复朱鹮鸟的数量。目前朱鹮数量已超过4000只,“东方宝石”终于摆脱灭绝困境了。
朱鹮并不是唯一接受人工繁殖的物种,在我国很多濒危物种都在人工繁殖和照顾下慢慢恢复者种群数量,大熊猫、藏羚羊、中华鲟等濒危物种都在精心的保护和培育下远离了灭绝的命运。这一次最严“禁食”,更是进一步规范了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我国对环境保护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就是为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造福子孙后代。
全国诚招 “环保调研员”,主要从事环保法制宣传、环保课题调研活动、环保项目政策反馈等,有意者可直接在官网下载相关资料(下载地址:http://hbfzhc.org.cn/plus/list.php?tid=105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
邮编:100810 电话:010-56021785
微信公众号:环保舆情信息中心 (huanbaoyq)
- >>上一篇:农村农业部:力争到2022年底实现产地检疫全覆盖
- >>下一篇:李克强:国企等要带头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房租负担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