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形成一支1600万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发布时间:2020-05-06 来源: 作者:
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介绍,农民培训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已经形成一支1600万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素质农民出现的原因?
随着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全国流转耕地面积5.12亿亩,37%的耕地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规模化,覆盖农户近400万户。专业化生产加快,品种专用、生产定制、标准严格、流程规范的生产形式日益普遍。融合化发展成趋势,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加快,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并能够快速复制推广。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融合化向前发展不可逆转,因此农民素质提升必须跟上步伐,与形势相适应。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不仅要关注农业生产,更要关注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如今,农村基础条件改善、村民自治、人居环境整治、社会事业发展、农民体育事业等各个领域都比以往更加需要专门人才支撑。
如何培养高素质农民?
一是推行更加灵活便捷的培训方式。把线下与线上培训结合起来,既办好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培训,也把课堂搬上电视、搬进网络、搬到直播间,今年将举办在线培训班1.2万期次以上。利用云平台让所有农民都可以参加云学习,灵活便捷地了解政策、学习技术、获取信息。
二是开发更多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围绕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优势特色产业,组织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等开发建设优质培训资源,满足农民朋友的多元化需求。目前,已开发200学时在线培训资源,一些急需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等培训资源正在加紧上线。
三是注重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带动能力。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服务主体带头人,以大户带小户。面向扶贫主战场培训产业带头人,要在52个挂牌督战贫困县加大工作力度。面向留乡返乡有创业意愿的农民补上技术技能短板,促进就近就地务农就业。
四是加强参训农民的延伸服务。以培训为纽带,增强农民合作与互助,对接金融信贷和农产品电商等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 >>上一篇:严查小官巨贪
- >>下一篇:农村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