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文化之根、历史之源——三坊七巷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 本网 作者:佚名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中心城区(老城区),有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兴盛于明清,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其中不乏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名人的故居,有“闽都名人的聚居地”之称。三坊七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三坊七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南后街是其主干道。从地图上看,三坊七巷十分规整,不愧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衣锦坊取自衣锦还乡之意,表明此地多出官员。其通潮之名则因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该戏台为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此处多出文儒大家,宋朝国监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家都在此地居住过。
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光禄坊因此得名。坊内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清代大木构造的刘家大院;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明清建筑的特色保存良好。
从三坊七巷走出的重要历史人物众多,有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沈葆桢、曾宗彦、冰心、郁达夫等,此地当真是人杰地灵,不愧是福州文化之根。
来三坊七巷旅游除了参观名人故居和博物馆外,也少不了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三坊七巷特色菜有红糟醉香鸡、鸡茸鱼唇、太平燕(同利肉燕)、燕皮(燕丝)、木金肉丸(肉丸)、佛跳墙、白炒鲜竹蛏、鸡汤氽海蚌、香露河鳗、一品蟹抱蛋、春卷 、鱼丸(永和鱼丸)、芋泥、锅边(糊)、破蹄等。这些美味可到南后街、澳门路的福州传统小吃店或吉庇巷口的安泰楼品尝。
- >>上一篇:藏在深山无人识,却有神仙来守门
- >>下一篇:花费数十亿建造的神秘宫殿,如今成为广西玉林的标志建筑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