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实施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抢救性保护
发布时间:2022-03-07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赵婧
今年3月3日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国的主题是“关注旗舰物种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通过开展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及其栖息地建设,旗舰物种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十四五”期间将实施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抢救性保护。
我国对大熊猫、亚洲象、海南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豹、中华穿山甲、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虎、朱鹮、绿孔雀、四爪陆龟等12种旗舰物种实施了抢救性保护。截至目前,大熊猫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至1864只,全球圈养种群总数673只;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985年的180头增至300头左右;海南长臂猿由1980年的种群数量不足10只恢复到5群35只;朱鹮从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至5000余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超50只、60只;黑冠长臂猿增至约700只;野生绿孔雀增至约550只;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增至3800余只。
我国通过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野生植物就地迁地保护和回归自然等工程,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我国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坚持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遏制滥捕滥猎滥采野生动植物现象。积极防控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并做好损失补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启动了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大熊猫、亚洲象等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百山祖冷杉、巧家五针松等5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其栖息地抢救性保护;划定并严格保护重要栖息地,连通生态廊道,确保重要栖息地面积增长10%;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源繁育基地和遗传资源基因库,开展大熊猫、普氏野马等15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野化放归;对分布极度狭窄、种群数量稀少或生境破坏严重的水杉、东京龙脑香等100种植物,开展迁地保护和最小人工种群保留等。加快推进《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和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评估认定工作。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ywbb/202203/t20220304_27298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生态环境厅召开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视频调度会
- >>下一篇:阿拉善盟局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情况督导检查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