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防灾减灾 增强农业韧性
发布时间:2023-10-18 来源: 黑龙江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眼下,全国秋粮收获过半,主产区进入收获高峰,各地多举措确保颗粒归仓、应收尽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象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今年,华北、东北等粮食主产区遭遇洪涝灾害,部分农田受灾严重。端牢粮食饭碗,要把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摆在更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让更多地区农业生产摆脱“靠天收”的局面。
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农业生产实际看,农业灾害防重于救、防灾就是减灾。在防灾措施上,重要举措之一是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旱能灌、涝能排,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目标。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19.18亿亩耕地超过一半是高标准农田。但是高标准农田“标准”不高、偷工减料等问题时有发生,需要自上而下强化监管,严把设计关、材料关、施工关、资金关、监理关、验收关“六关”,确保将高标准农田建成放心工程,夯实粮食丰产丰收根基。
农业灾害发生后,要及时进行救灾,减少损失。从多地实际来看,农民对于农业灾害的防范意识仍然较为薄弱,防灾减灾的应对措施较少,灾害发生后往往较为被动;同时,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各地灾害发生后主要通过组织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力量进行农业生产自救,普遍缺少专业化的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队伍,在体制机制、人才队伍、装备设施上需尽快补短板。农业农村部门还要加强同气象、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做好灾害监测预警,协同抓好农业防灾减灾。
此外,农业保险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进一步提高灾后赔付效率和推进险种创新。当前,不少地方仍存在农业保险整体赔付水平低、赔付不及时等问题;部分农民也存在侥幸心理,不愿在农业保险上多投入。要让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有效保障,还需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开发力度,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保障标准,增强农业保险吸引力。同时,要加快探索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农业巨灾保险具有“触发即赔”的优势,省去现场查勘定损环节,提升了理赔时效,能有效放大政府财政救灾资金效益,提高灾后救助效能。目前,黑龙江、江西等地都有相关试点,需进一步完善并逐步扩大范围。
仓廪实,天下安。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九连丰”,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基础支撑作用。各地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扎实抓好粮食生产,在农业防灾减灾上舍得投入、精准投入、持续投入,不断增强我国农业生产抗灾害能力,实现少减产、多丰收,让中国饭碗里装上更多中国粮食。(吴 浩)
- >>上一篇: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
- >>下一篇:省农业农村厅举办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班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