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保政务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吉林以绿色金融助推“两山”转化

发布时间:2023-11-09     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保项目融资累计获得银行授信222.83亿元,年内累计发放贷款8.03亿元;全省共有28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碳排放交易,累计交易配额811.18万吨,累计成交额3.32亿元;全省48家重点排放单位各月度信息化存证率在全国率先达到100%……近年来,吉林省将绿色金融融入“两山”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曾经看不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如今看得见的数字经济。”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旗威表示。

  绿色债券盘活碳排放权资产

  2023年3月20日,在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支持和配合下,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依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设计的全国首单绿色碳排放权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落地。

  此单由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电股份)发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承销,注册额度10亿元,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吉电南送”“氢能走廊”等工程项目建设。首单发行0.62亿元,票面利率2.6%,期限180天。

  成功发行碳排放权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是吉林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实践。

  吉电股份总会计师谢晶介绍,公司利用在全国碳市场拥有的130.47万吨结余碳排放权作为质押物开展此次融资。

  “本笔债券通过盘活碳排放权资产,提高了存量碳排放权资产流动性,同时赋予碳排放权金融属性,实现了融资模式的创新。”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曹红说。

  积极推进碳排放数据监管;配合银行机构创新碳排放权等抵质押品的绿色信贷产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近年来,吉林省生态环境厅通过多种方式,打破阻碍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二级调研员孙丽梅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信息共享和优质项目推介,为绿色环保企业牵线搭桥,为绿色贷款发放、绿色债券发行提供精准支持。充分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加快推动长春轨交碳中和票据项目、一汽金融公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项目、吉林银行绿色专项金融债项目等重点储备项目落地。”

  绿色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走进吉林恒联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类机器正有条不紊运转着。公司负责人张胜根告诉记者,通过省生态环境厅搭建的“政银企”平台,解决了项目融资需求。

  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分别与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以及5家金融机构签署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政府、金融、市场的优势结合,建立了“政银企”战略合作关系平台,深化三方合作与精准对接,解决生态环保、治理、修复等方面融资需求。

  去年,吉林省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环保超低排放项目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经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推介,成功获得银行授信3.5亿元。

  “目前项目已改造升级完成。融资困难的有效解决,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公司总经理张玉才说。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处长王淑花介绍,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优化工作流程,为重点企业和项目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融资服务效能提升。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将和省生态环境厅携手,主动谋划,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生态环保的重要支撑作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副处长赵峰说。

  绿色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用好绿色金融手段,能为绿色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吉林通过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等手段,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方面,加快推动EOD项目试点。积极引导,提前谋划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储备。目前,吉林市中新食品区以黑土地保护及河湖治理为导向的蓝靛果种植加工项目等4个项目获批国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还有10个EOD模式项目已完成项目谋划,将纳入金融支持项目库。

  在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方面,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为保护好吉林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吉林省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基金由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共同管理,重点支持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矿用地、公共设施场地等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基金总规模为1亿元。下一步,吉林省将不断拓展基金支持范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撬动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吉林省财政厅资环处处长李井双说。

  在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方面,持续深化环责险制度改革。创新承保路径,建立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责险)保障和服务机制、赔偿机制、环境污染防范教育培训机制和环责险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省级统一设计,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经纪公司、参保企业三方“1+3”联动推进,确保环责险健康有序运行。

  据了解,仅2022年,吉林省就有45家在产涉重金属企业全部完成风险评估,参保(续保)保障额度达1亿元。

  “我们将持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用好绿色金融手段,为吉林全面振兴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天华说。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zmhd/gzdt/202305/t20230504_23450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政务信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