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诸城市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 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发布时间:2024-09-06 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作为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今年以来,潍坊市诸城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描绘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上久久为功,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一是聚焦“生态美”,抓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截污纳管、集中拉运、分散处理就地利用等方式对全市41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进行整治,治理完成率32.2%。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对卫星遥感发现的156处疑似黑臭水体进行逐一现场核实,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定期对古县、墙夼水库、三里庄水库等3个农村地表水断面,以及78个“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开展监督性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有效治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印发《诸城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调整方案》,指导科学规范养殖;检查规模化养殖场100余家,推动问题整改60余个;受理畜禽养殖污染类环境信访41件,按时答复率100%。
二是聚焦“产业兴”,抓实优势特色资源集聚。统筹发展苹果、绿茶、榛子等本地特色产业,加快产业链条延伸,提升附加值。依托中国农科院诸城果树产业研究院、国家级农林科技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东方田园、苹果乐园等2000亩以上的大型农业园区5个,果品种植达到1.8万亩,年产量3万吨左右,建立起从智慧种管到云端销售的果品发展全产业链。通过社企合作等形式,每年机械化采收夏茶2500余亩,精深加工生产优质抹茶50吨,开发研制面粉、冰淇淋、无添加唇膏等抹茶衍生产品,带动近800户合作社茶农年增收200余万元。建成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榛子生产基地,年总体产量300万斤,发展榛子油、榛子酱等深加工产品4大类20多个品种;联合多所省属科研院所、高校成立山东省榛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辐射带动省内外种植面积达到3万余亩。
三是聚焦“百姓富”,抓牢两山绿色转换通道。深挖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打造生态旅游新业态,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乡村振兴通道。依托竹山生态旅游区、龙湖绿园、常山等绿色生态和蔡家沟村特色体验旅游景点,培育发展生态营地、绿色研学、医养康疗等一批“生态+”新业态,并且串珠成带,形成乡村生态旅游带,带动周边民宿和农户共同富裕。竹山生态旅游区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区、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蔡家沟村入选省级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龙湖绿园综合体获评潍坊市“生态农场”,辐射周边现代果蔬产业发展10万亩,拉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今年上半年,诸城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55万元。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dsdt/202409/t20240904_47579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