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保政务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正文

潍坊推动好项目大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发布时间:2024-09-27     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周雁凌 董若义 姚成芸

  “衷心感谢潍坊高新区生态环境部门的帮扶推进,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在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浪潮华光),副总经理吴向龙高兴地说。

  据了解,浪潮华光第三代半导体封测项目是潍坊市重点项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技术水平先进,市场应用空间广阔。

  为推动项目快速上马,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派出专员主动上门、提前介入,在项目审批、指标调剂等方面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指导解决环评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大大提高了审批时效。

  “超前服务、极速审批、持续帮扶”,这是高新分局当好企业发展“金牌店小二”的制胜法宝,也是潍坊市生态环境系统牢固树立服务思维,推动好项目大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激发经济新动能、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举措。

  据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邹晓东介绍,近年来,潍坊市坚持以新促新、向新向绿,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创新思路,先后出台生态环境服务发展“25条措施”、服务企业“27条措施”,首创“一企业一目录、一清单一联络员”制度,对重点项目“全员包靠”“全程服务”,举全系统之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一条新生产线为企业带来3亿元的年产值

  传统铸造业向“绿色、集约、高效”转型升级

  在山东鲁源消防科技有限公司铸造车间,记者看到企业引进的丹麦迪砂生产线从下料到出件全程实现智能化控制,生产线从原来的“小地摊”,一跃成为国内行业技术最前沿的铸造车间,车间工人由原来的200多人,大幅降至80余人,生产效率由原来的每小时300型提升至每小时580型。

  铸造产业是潍坊市传统支柱产业。据了解,潍坊市现有500多家铸造企业,备案产能高达1070万吨,年产量约占全国的6%。担负如此铸造业体量的潍坊,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塑铸造产业结构,率先实现绿色、集约、高效发展。

  鲁源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坊子区,是全国主要的沟槽管件铸造产业基地之一。过去,企业装备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经多方考察,公司决定淘汰所有的工艺设备,耗资近6000万元上马国际先进的丹麦迪砂生产线。这看似掏空家底的大胆行为,在公司总经理张训看来,是为企业未来发展铺路奠基的“壮士断腕”。

  张训告诉记者,转型的时候大家都不理解,因为设备价位很高,但是结合铸造产业的整体形势判断,要想长远发展,只能从设备工艺升级上要效益、要产量。

  再心疼也得拆。不到一年时间,一座拥有前沿技术的铸造车间从拆除的厂房间拔地而起。换来的是产量效益近乎质的跃升,仅一条丹麦迪砂生产线,就为企业带来了高达3亿元的年产值,在当时同类企业产品合格率仅有八成多的情况下,鲁源却达到了99.9%。

  随着鲁源等业内龙头的率先转型成功,一场围绕“绿色、集约、高效”的铸造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在当地全面打响。

  潍坊市坊子区出台了《加快全区铸造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3个方面37项行业标准,采取“一企一策”,历经两轮改造,原有300多家企业减少至如今的79家,虽然看似做了减法,但产值效益实现了连续三年20%以上的增幅。目前,以坊子区为中心的沟槽管件产业基地已成为全国沟槽管件产品的主要产地,传统铸造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以坊子区铸造业改革为试点,潍坊市先后出台《潍坊市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等针对性政策,在全国率先制定铸造企业整改提升验收标准,在全省率先出台行业转型意见、发展方案和产能置换操作细则并率先建设铸造产业园区,探索形成了可复制、易推广的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未来,潍坊市将持续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园区化为主攻方向,力争到2025年,全市铸造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0亿元,建设全国一流的绿色智能高端铸造产业示范基地。

  关停900多家玻璃钢企业后打造“环境医院”

  以节能环保园区为载体广泛吸引各种要素集聚

  潍柴(安丘)材料成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材料)是一家生产柴油机气缸体、曲轴箱、气缸盖及部分液压产品的铸件公司,在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走航监测时,不定时出现走航高值,企业有关负责人甚是苦恼,遂向安丘市北方“环境医院”求助。

  北方“环境医院”派出专家,全流程对企业进行“把脉问诊”,针对企业无组织废气管控提出意见建议。在“环境医院”专家的指导下,企业在大、中件线浇注段现有侧吸的基础上,实施浇注区域全面封闭,有效收集浇注产生的烟尘,让区域无组织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潍柴材料的环境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已获评环保绩效A级企业,重污染天气期间可自主生产,实现以高水平环境保护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环境医院”模式,是安丘市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产业发展和链条构建,以节能环保园区为载体广泛吸引各种要素集聚的新战略。

  过去,安丘市一直被称为“江北最大的玻璃钢生产基地”。近年来,产业粗放发展、难以为继的问题日渐凸显。为推动玻璃钢行业转型升级,当地做出“推动转型与坚决关停”两措并举的发展决策,忍痛关停玻璃钢企业900多家。

  关上一道门,就要重新打开一扇窗。鉴于玻璃钢产业以生产环保设备为主体,安丘市引领企业进军节能环保产业,潍坊全市成功转型节能环保企业200多家,产业涵盖了脱硫脱硝、消白雾、传热换热、粉尘治理、环保材料、水体治理等多个细分领域,市场份额逐年攀升。

  为引领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安丘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 “环境医院”理念,规划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通过与山东省环科院、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院等著名“环境医生”合作,探索形成环境问题“初步诊断、精准检测、制定方案、设备生产、解决问题+日常运维”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形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和集聚高地,跻身“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十大特色园区”。

  “一手抓环境问题解决,一手促环保设备应用,这是我们‘环境医院’的努力方向。”安丘“环境医院”有关负责人姜小斤介绍。

  得益于“环境医院”的诊断助力,天天(山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尝试开展了磁悬浮节能电机设备更新应用、热泵余热回收循环利用等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推动公司电耗指标降低20%以上、气耗指标降低50%以上、水耗指标降低40%以上,在能源减量化的路子上成功减负,引领产业链大步迈向新质生产力。

  山东盛宝集团脱胎于玻璃钢制品企业,依托“环境医院”的环境治理技术力量,迅速拓展产业模块,在烟气脱硫脱硝脱白、VOCs废气治理等环保设备制造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国内知名的绿色环保制造企业。

  “缺什么补什么、哪里弱强哪里”。奔着这个方向,安丘“环境医院”全力整合产业资源和技术力量,推动园区企业在智力、技术、市场、信息、资金等领域全要素同步发展,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横向打造集群式产业发展新格局。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zhbsdxw/202409/t20240926_47618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政务信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