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保政务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正文

在线访谈!生态环境厅解读《四川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10-08     来源: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近日,生态环境厅受邀做客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厅核安全总工程师罗秀兵现场解读《四川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这个夏天,四川在大气环境治理领域又迎来指引性文件。日前,《四川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被正式印发,作为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发布的第三个“大气十条”,《实施方案》备受关注。

  看目标,《实施方案》包括了10个部分33项强有力措施。提出到2025年,完成国家下达四川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及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目标。

  看举措,明确全省要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源头防控,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实施方案》第二至第九部分为8大重要行动,包括三个方面共29项任务。”9月26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中,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副处长朱龙霞介绍,29项任务中,围绕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调整,明确了13项重点任务。

  从根源上、从结构调整方面挖掘更大的污染物减排潜力

  结构调整与空气质量改善的关系是什么?

  对此,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王聪表示,整体上看,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深入推进,传统大气污染治理手段的减排空间正在逐渐压缩。根据中国工程院、四川省环境规划院的评估,近几年四川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幅度已明显收窄。要达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必须要从根源上、从结构调整方面挖掘更大的污染物减排潜力。

  “尽管近年来全省下大力气推进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绿色化水平不高、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等结构性问题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结构调整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王聪补充道。

  具体而言,在产业结构方面,四川布局不优、环境绩效水平不高的问题突出。例如,全省砖瓦行业企业数量和产能全国第一,但产能利用率不足50%,环保绩效水平普遍较差。

  同时,在能源结构方面,电煤消费占比较低,很多城市仍存在大量燃煤锅炉、炉窑等分散低效燃煤设施和小型燃生物质锅炉设施,没有充分发挥出四川的天然气资源优势。

  在交通结构方面,四川以公路运输为主,大量柴油货车的排放带来了高污染,新能源车船和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较慢,目前还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实施结构性根源性减排才是未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王聪说道。

  13项重点任务聚焦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调整

  把脉问诊之后,就是对策。

  整体上看,《实施方案》的29项任务中,在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13项重点任务,涉及严格环境准入、落后产能淘汰、能源绿色清洁化、运输结构优化、移动源清洁化等内容。

  同时,在面源精细化管理和多污染物减排方面,提出7项重点任务,涉及扬尘、矿山、秸秆、餐饮油烟等排放源管控,以及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恶臭污染物和氨等多项污染物治理。

  在机制建设、能力建设、政策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9项重点任务,涉及区域联防联控、重污染应对、监测执法、科技支撑和环境经济政策、标准等内容。

  对此,王聪在解读中表示,这体现了《实施方案》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宗旨。

  从任务上看,《实施方案》首先部署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实施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行动、实施交通运输体系绿色行动,并明确了具体任务的部门责任分工,“这将充分释放结构性减排潜力,有力支撑全省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以实施交通运输体系绿色行动为例。《实施方案》从推进铁路线路扩能改造,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推广新能源应用,强化移动源及油品管控等作出部署。更为具体的,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物流和环卫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大力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鼓励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采用新能源。

  罗秀兵表示,为贯彻落实好《实施方案》,将继续坚持“优先治标、持续治本、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聚焦重点领域提质增效、深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加强科技支撑精准管控、强化监督考核压实责任四个方面工作。


原文链接:http://sthjt.sc.gov.cn/sthjt/c103877/2024/10/8/097c41df4c9d4acbbc75418a59703fb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政务信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