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保政务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正文

绿色龙江丨省林草局:以标准化为引领“九珍十八品”形成龙江林草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1-29     来源: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


  

      4月29日,我省召开全省绿色龙江建设大会,提出要着力建设绿色龙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半年来,全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涌现出一大批绿色发展典型案例,自11月17日起陆续刊发。

  

  

  一、基本情况

  

  

      全省森林面积204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9.1%,蕴含丰富优质的食物资源。据调查统计,省内林区有山野果12科36种,山野菜62科256种,食用、药用真菌23科114种,中草药116科818种,经济动物300余种。目前,省内的黑木耳、猴头菇、红松籽和蓝靛果、刺五加等品类资源量位居世界第一,野生蓝莓、越橘等野生浆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还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山野菜人工栽培基地。据调查统计,全省共有森林食物种类700余种,2023年,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等13位专家评审及大众网络评选,确定了黑龙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品类名录。

      省林草局认真领会省委关于品牌建设的工作要求,坚持把产业发展定位在向高净值人群输出高质量产品、聚焦在重点品种核心成分建立消费价值上,放大龙江森林食物的特异性和优势性品质,坚定“高寒植物,高倍营养”的产品高端制造,打造“九珍十八品”省域林业公用品牌,坚定不移地依靠品牌战略实现全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提质提速,将“九珍十八品”品牌建设目标定位为打造中国森林食品第一公益品牌。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着力扩大品牌阵营。经两批次遴选,全省已有89家森林食品加工企业的169款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品牌阵营。入选产品不断实现市场溢价,初步实现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的目标。    二是着力提升品牌荣誉和品牌资产。品牌已先后获得7项含金量较高的国际大奖。在9月2日深圳(西雅)国际食品展销会上,牡丹江穆棱市中穆沙棘公司生产的“沙棘籽油”产品获唯一创新大赛金奖;九珍十八品官方网站、视频号、公众号、抖音直播号已全面建成,多渠道更好地展示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九珍十八品”百度信誉认证正式上线,并在全国范围内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步展现。完善了40个品类重点产品包装创意设计。

  

      三是着力抓好营销渠道建设。建成哈尔滨官方旗舰店,以“绿色”为主基调,AI高科技电子屏全方位展示品牌文化综合体。建成北京实体店并布局在建珠海、威海、重庆、哈尔滨1号店及济南店,集中展示品牌形象和售卖高端精品。同时,全面开展线上营销,品牌运营管理中心已经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飞象新零售”签订合作协议,预计年线上销售额1亿元人民币。与远方好物平台合作,仅桦树汁产品一项年线上销售额预计至少2.5亿元。此外,与国内大型超市“永辉超市”合作,红松籽、榛子等相关产品已经入驻销售,正在推进京东、天猫店铺建设。


  

  

  

  三、经验启示

  

  

      (一)实施政策牵引。印发《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黑龙江省林下产业振兴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林地资源利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等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赋能全省森林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二)品牌标准化与质量安全保障。“九珍十八品”品牌的成功建立,得益于其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体现了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能提升消费者信任感。

      (三)利用地域资源优势。“九珍十八品”的成功得益于充分利用大兴安岭地区的原始森林、独特地理环境和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地域优势,在深入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资源中,形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品牌准入机制和质量监管。“九珍十八品”明确了品牌建设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建立产品“甄选”环节的准入准出机制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了品牌长期稳定发展。
原文链接:http://sthj.hlj.gov.cn/sthj/c111946/202411/c00_3178839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政务信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