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在全市重点区域建设5个无人机机场
发布时间:2024-12-25 来源: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图为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查看无人机巡检图像。
在江西省新余市介溪湿地公园管理站的楼顶上,有个神奇的盒子,四四方方,占地0.34平方米,外形像一台打印机,看上去平淡无奇。
实际上,它是分宜生态环境局无人机机场,也是生态环境空地一体化监测的最新手段和当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的好帮手。
自主完成巡检、返航、降落、充电任务
“最近又有人开始焚烧秸秆,真是防不胜防。以前我们只能通过举报电话或者日常巡查的方式才能发现火点,甚至有些火点不仔细搜寻很难察觉,这是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一大难题。”分宜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邓谦正在电脑上给无人机“布置作业”,选择好龙须沟沿岸的点位和路线,设定好飞行时间后,多旋翼无人机伴随着“嗡嗡”声起飞爬升,开始执行巡检任务。
一会儿工夫,邓谦通过无人机传输回来的画面发现其中有火点。根据照片上显示的经纬度信息,他连忙打电话给相关人员立即处理。
无人机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的运用十分常见,但可以自主完成巡检、返航、降落、充电任务的无人机却不常见。
邓谦说:“别看这个机舱小,它可帮了执法人员的大忙。无人机在这里充满电后,就可以自动化、智能化、定时性完成提前制定好的飞行路线和飞行任务,实现日常执法巡查。即使不在执法现场,我们也可以对远在几公里的区域或企业,甚至对一些人员和车辆都难以进去的区域进行检查。”
一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都是新余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为不断提升大气和水生态环境领域的监管能力和治理能力,新余市生态环境部门给无人机配备了可见光和热成像摄像头以及气体监测分析器等专业化设备,实现了无人巡航与监测一体化操作。
而且,每架无人机的覆盖半径可达10公里,覆盖总面积约950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对新余市工业园区、重点区域和仙女湖重点水域无人机巡查的全覆盖,拍摄的图片和视频都能为执法研判提供数据支持,为全市构建起了一张低空全域监测的基础网。
构建市、县区、乡镇三级全域监管网络
今年以来,新余市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动无人机机场建设,在全市重点区域共建设了5个无人机机场,构建起市、县区、乡镇三级全域生态环境自动巡查监管网络。
新余市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管理,健全生态环境执法联勤联动机制,建立了分宜生态环境执法联勤工作站,推动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质增效。
近日,分宜生态环境局在分宜生态环境执法联勤工作站联合水利、城管、农粮等部门开展龙须沟污染清理行动,通过执法人员巡查和无人机巡查,发现违规投放地笼20个、非法垂钓5起,现场已将地笼和鱼竿全部收缴。
据了解,分宜生态环境执法联勤工作站和联合执法机制的构建完善,进一步明确了综合执法范围,压实了公安、农粮、水利、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及属地乡镇等单位的责任。
在新余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广看来,“以往,执法人员日常巡查是发现问题的常用方式之一,不仅速度慢、反应不及时、效果不佳,而且有些问题总是涉及多个部门,执法效率和精准度大打折扣。如今,无人机可以帮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再加上联勤机制的保障作用,新余市的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和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新余市已利用合无人机巡检300余次,发现问题29个,涉及秸秆焚烧、工地扬尘和露天堆放石料等方面,已督促相关单位立即整改。
原文链接:http://sthjt.jiangxi.gov.cn/art/2024/12/24/art_42069_50941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江西日报》我省举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 >>下一篇:《中国环境报》南昌擦亮治气“哨兵之眼”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