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王”白鲟被指十年前功能性灭绝 环保机构回应
发布时间:2020-01-07 来源: 作者:
一篇认为“淡水鱼王”白鲟已功能性灭绝的论文,引发了对这一物种生存状态的关注。这篇论文认为,白鲟在2005-2010年时已经功能性灭绝。 对此,今天(1月3日)中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通过官方微博表示,2020年6月将更新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根据目前初步结果,白鲟的情况不太乐观。IUCN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营利环保机构。 论文称白鲟功能性灭绝 2019年12月下旬,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了一篇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论文,这篇论文认为中国特有的物种白鲟在2005-2010年已经功能性灭绝。 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第一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辉。1月3日,新京报记者分别联系两位作者,未获回应。 这篇论文表示,2017至2018年的全流域调查,没有发现一个活的白鲟。论文认为,根据1981年至2003年间发现的白鲟数量,研究人员估计灭绝的时间是到2005年,不迟于2010年。 IUCN官方微博1月3日中午12时许发布消息,正在开展的亚欧鲟鱼类全面评估最终结果尚未发布,预计将在2020年6月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期间,更新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list)并正式发布评估结果及相应的级别调整。根据目前初步的结果,白鲟的情况不太乐观。 公开资料显示,白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是长江水系和我国近海特有的鱼类。此前的研究显示,2003年后,这一物种的踪迹再未被发现。 2003年后再未被发现 公开资料显示,白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是长江水系和我国近海特有的鱼类。记录在案的最大标本总长度超过7米。它是一种掠食性鱼类,通常被认为是溯河鱼类。 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恶化,其数量急剧下降。 安徽省铜陵市长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张明浩介绍,白鲟是在海里长大的洄游性鱼类,洄游是为了在淡水里产卵。人类活动包括航运、违章捕鱼等都会对其繁衍和生活产生影响,人工建成的建筑也会阻碍它的繁衍。 1988年,白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于2006年被IUCN列为严重濒危物种,但其数量的下降并没有逆转。张明浩解释说,当时对白鲟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资金、设备、科研人员也都没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2016年,危起伟和张辉合作发表了一篇有关搜寻长江白鲟的论文,这篇论文显示,2002年12月和2003年1月分别在南京和南溪附近意外发现两头白鲟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观测报告。 在2018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危起伟表示,自2003年至今,科研人员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其人工养殖个体存留。(记者 刘名洋 周世玲)
- >>上一篇:白鲟标本制作亲历者:曾采集百余条白鲟幼体 但养殖失败
- >>下一篇:湖北:直接使用餐厨垃圾喂猪将面临最高5万元罚款
最新文章
- 以学促干,强技赋能——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新污染物治理专...
-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传承沂蒙精神·守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通支付荣获第十四届公益节202...
- 非遗保护工作“江西经验”在全国会议分享
- 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华北监督站召开核安全设备四方会谈
-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冬季行动”
- 首航!三亚邮轮旅游迎来“开门红”
- 省厅赴巴彦县帮扶指导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
- “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湖南辣椒产业集群添助力
- 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第43期“周五环保课堂”
- 习近平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
- 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
- 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